這篇劇評可能有劇透
一個感受,一群人一個個上臺去唱歌,然后同行互評的模式,很沉悶。節目板正得有些無趣,也沒有凸現出MC蘇醒的個人品味和選歌能力,存在感太弱,換李誕一樣能主持。
按這個大容量,做個十期,歌壇請得起的人脈都挖光了吧。樂隊的夏天,歌手到后來無以為繼,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資源枯竭了。
可以做得再緊湊一點,每集兩個有淵源甚至有梁子的音樂人,45分鐘一集,每人兩三首歌。
可以找專業音樂人來解釋下,音樂人創作的亮點和音樂風格,來幾分鐘干貨,第一集里郭一凡的部分就有,很好但是太短了。
除了唱歌,要帶主題。比如一集是玩樂隊的,下集搞放克的,雷鬼的,半路出家的,爆紅過氣的,被誤讀的,被低估的,鬧翻臉的,每集一種樂壇秘辛加上好音樂。
比如李健和龐龍以前是好友,但是因為人生觀不同走上了不同的音樂道路,一個追求流量和流行,一個追求小而美,二十年后,他們的音樂風格發生了什么變化?龐龍是不是其實也在兩只蝴蝶之外還有嚴肅音樂作品呢?
這些往事和變化都很令人好奇。
現在的模式,新人聚不起人氣,打歌一遍達到傳唱度很難,流量派和實力派魚龍混雜,礙于面子大家都商業硬夸,和其他音綜比賽沒有差異化亮點,如果以后靠每期塞兩個選秀流量撐播放率,節目性質也會變味。
第一集的最大亮點是張遠為蘇醒編舞的miss pretty,因為有故事背景的基礎,又有回憶互動,顯得很動人??梢苑糯筮@種小而精的情感,大而全一鍋燉的音樂節目太多了。
建議林林看看豆瓣上觀眾們的評價,考慮后期做做改版,希望醒子的節目能真正起到讓好酒不怕巷子深的作用。
—————update————
上面評論是看完第一期寫的,現在已經播到第九期。雖然看不到具體的播放量,但是從單集評論數和4k純享的觀看比例感受到變化。
數據可能在下滑,從第一期的1500 評論數到234的800 ,再到6789的均值300 ,其中有一個例外,就是第五期的評論數回到了千位,因為那集請了組當紅流量,但本集觀看者的黏性并沒有延展到其他集。
似乎走入了一個難題,打歌舞臺要用流量來撐嗎?靠流量撐起的音樂的品質能保證“讓好歌曬太陽”的初衷嗎?
雖然評論大部分在夸現有打歌的形式好、時髦、韓國有成功案例,但可能流失的聽眾并沒有說出他們為什么慢慢不看了。
打歌節目需要提供信息增量,大千也別忘了自己最拿手的還是情感鏈接 ,無論是歌迷和歌手的鏈接(流量)還是歌手之間的鏈接(主題)。
來自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