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篇劇評可能有劇透
最近挺難的。
觀眾愁,正是精神生活空虛的時候卻等不來一部好作品。
片方愁,就算是好內容也沒法及時跟大家見面。
整個行業都陷入低迷。
更不要說某檔國綜——
曾經因為沒錢停更了10個月...
衛視上的播出頻道,又處于全國焦點:
湖北衛視。
關于它什么時候回歸,勇哥不敢肯定。
但敢打包票地說。
少了它,國產綜藝里勢必缺了一道異色。
《非正式會談》第六季。
去年勇哥和大家聊過這檔節目。
播出5年,季季豆瓣9分 。
妥妥的尖子生。
比起其他的高分綜N代,它還有幾宗“最”。
最摳。
嘉賓游戲環節,給勝利者準備臉盆當獎品。
發個價值過百的地鐵卡,就已經算是大手筆。
幺蛾子最多。
辦到第3年場景都沒怎么變,索性搞出來個第3.5季。
粉絲最真情實感。
眼看下季節目招不到商,直接動用私人關系幫節目拉贊助。
源見印
跟其他動輒沖上熱搜的N代綜藝相比,它流量更稀薄。
卻反倒更能擊穿底線。
看過《奇葩說》的朋友,或許已經習慣了馬東打廣告的花式口播。
即便這樣,你也沒見過這樣赤裸裸地“跪舔”。
抱著金主爸爸的玩偶就是一頓猛親。
聊天內容,也是時?!俺佟?。
敢這么生猛的節目,不多見。
天賦異稟,體現在嘉賓的構成上。
4位made in China的主席團,搭配11位來自各國的代表。
11人,基本構成了一個男團的配置。
有的是顏值擔當,有的是閱歷擔當。
還有的...是土味擔當。
這群老外聚集在一起,會發生什么?
《非正6》播出,沒過十分鐘就告訴了我們答案:
開撕。
緬甸代表Oo懟遍全場
一言不合,拍起桌子就互相揭短。
錄了6季的節目,連對方名字都記不住...
虛假綜藝情,就是這么塑料
每次場面失控,都分分鐘像是誤入菜市場。
試想一下。
把這種感覺帶進辯論里,會有多激烈?
每期節目分兩個環節。
提案環節,由大左擔任的會長通常會拋出一個問題。
第一期討論的話題時下還在發酵:
原著黨就一定比影視劇黨(改編黨)高級嗎?
各國代表先是選擇陣營,再加入辯論。
在座當中,有位代表的故鄉坐擁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一。
他叫做阿雷,來自意大利。
但即便是出自影視文化氛圍這么濃厚的地方。
他還是認為,原著書籍更值得受到尊重。
而他身體力行捍衛原著黨的方式,就是在自己的廁所里也放上一摞書。
倒是duck不必了
對待書籍,阿雷的想法較為古早傳統。
與之相對的,是來自日本的一之瀨。
他從事的是B站up主(視頻制作上傳者)的工作,本就屬于新興行業。
在影視劇中,他可以直接學習技術層面的拍攝手法。
文字的厚重,對上視聽的高效。
事實上很多年輕人害怕的,是難以進入原著書籍中的世界。
美國代表歐陽凱就給出了個折中的辦法——
看名著大部頭的現代版,或者是簡易版。
但這樣來,又出現新問題:
怎樣處理簡化過的文字意境上的流失?
若要再邁上一層臺階看待這場爭論。
本質上,是想象力和準確性的矛盾。
何時何地,二者誰先誰后。
問題沒有定式,關鍵在于一個詞:
高級。
在這背后的語境,是審判。
為避免居高臨下的道德俯視,重要的是打破偏見。
引入更廣闊的視角。
《非正》的另一環節叫做“全球文化相對論”,就為此而設。
代表們會針對某個現象,分享自己本國的類似案例。
每每此時,勇哥總忍不住感嘆。
大千世界,無奇葩不有。
就比如第五季聊過的稅收。
世界各地,花樣繁多。
有洗臉稅、窗戶稅、胡子稅...
甚至連穿衣服也要交稅。
《非正式會談》第五季劇照
比起這些。
6季第二期的相對論課題,堪稱旅游純干貨:
出門在外,哪句話屬于雷區,一踩就炸?
代表們的回答,大部分都很難想象。
意大利:菠蘿披薩。
你會問,這有什么毛???
其實是因為意大利人重視美食,披薩也是最早從這里流傳出去。
在他們眼中,披薩要保持正宗,絕不可以和菠蘿一起食用。
甚至在發源地那不勒斯,他們還特地成立了披薩認證保護協會。
《美食不美》劇照
甚至有人惡搞,把菠蘿披薩外賣送到當地居民家里。
結果?
在門口就是一頓暴揍。
此外。
南非的“雷區”在于,很多人不知道它是一個國家,也不知道那里還有白人。
和泰國人溝通的敏感之處,是不可以隨便向不熟悉的人問“How much?”
而惹怒阿根廷人的痛點就更特殊:
美國人說的很多話。
歸根結底。
互相傷害,源自于無知與傲慢。
而《非正》存在的意義也僅在于此。
因為尊重,才能開始了解。
有了尊重。
《非正》的腳步甚至邁出國門,收到過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感謝信。
這個時代,娛樂快消品如過江之鯽,很快被淹沒。
而太難得。
有一檔節目辦了五年,仍舊不問結果,不求答案。
在最美好的年華里。
你或許因俗世羈絆,沒法遠行。
那么不妨坐下來。
聽聽看這群遠行過的老外,操起沒那么流利的中文。
抓馬又可愛,在你耳邊喚起魯迅也曾發過的一聲輕嘆:
“無盡的遠方,無數的人們,都與我有關?!?/p>
圖源網絡
責任編輯:廢話隊長